北斗导航建设的必要性
北斗导航建设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过度依赖美国的GPS系统会威胁国家信息安全。卫星导航作为具有军民双重属性的重大基础设施,对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军事以及国际地位等重大战略利益具有重大而广泛的影响。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或重大利益冲突,无论国防军事还是经济社会安全都将受到制约,甚至胁迫。
2. 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在遭受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后,有线通信系统都可能失去功能,但是卫星系统不会受到影响。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对发生灾害的地点进行精确定位,并为救援人员提供导航服务。此外,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有效提供灾难预警。
3. 经济利益: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正在成为全球第三个发展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没有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其中的利润也将被他人获取。
4. 军事用途:迄今为止的卫星导航系统,虽然都能发挥民用效益,但追根溯源,初始动机都在于军事用途。建设自主的导航系统可以增强武器效能,维护国家安全。
综上所述,北斗导航建设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应对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军事用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第一步是覆盖国内的而不是覆盖亚太第三步覆盖全球是什么的由来
中国之所以要“三步走”,简单地说,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时我们国家穷;二是因为我们国家虽然穷,但中国的科学家们仍自强不息。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开始研究卫星导航。但这个项目太“烧钱”,这一计划并未实施。不过,我们的科学家从未放弃卫星导航研究。到198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和解放军原总参谋部测绘局联合开会,“863”计划倡导者、中科院院士陈允芳提出了一个相对“省钱”的构想: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就可以覆盖中国区域。这一构想,日后被称为“双星定位”理论,成为日后北斗一号的雏形。2000年,北斗一号的两颗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是后话
北斗精神在北斗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诠释,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科技战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是中国精神极其鲜活、极其真切、极具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全体北斗人执着坚守的核心价值,对于引导工程全线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实干兴邦的决心意志,接续走好攀登科技高峰、建设航天强国新长征,具有强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新时代北斗精神蕴含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报国信念。矢志不渝地铸造国之重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执着信念和不懈追求,是党的初心使命在科技战线最集中的体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三代北斗人传承“两弹一星”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把党的事业作为最大事业、把国家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民族梦想作为最终梦想,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以再次走进大漠的精气神立起了又一座精神丰碑,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家国情怀书写了中国北斗光耀全球的不朽传奇。我国北斗事业的发展史,就是科研人员用全部心血和智慧报效国家的生动写照。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队伍如何更替、形势如何发展,航天人、北斗人始终为实现党的初心使命而矢志奋斗,这也是值得全体中华儿女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大力弘扬的精神基因和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