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可用内存?
Linux 内存机制
Linux支持虚拟内存(Virtual Mmemory),虚拟内存是指使用磁盘当作RAM的扩展,这样可用的内存的大小就相应地增大了。内核会将暂时不用的内存块的内容写到硬盘上,这样一来,这块内存就可用于其它目的。当需要用到原始的内容时,它们被重新读入内存。这些操作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Linux下运行的程序只是看到有大量的内存可供使用而并没有注意到时不时它们的一部分是驻留在硬盘上的。当然,读写硬盘要比直接使用真实内存慢得多(要慢数千倍),所以程序就不会象一直在内存中运行的那样快。用作虚拟内存的硬盘部分被称为交换空间(Swap Space)。
linux内存分配机制?
Linux内存分配机制是通过内核进行管理,它将系统的物理内存映射到虚拟内存空间中,实现了对进程的内存隔离和保护。
内存分配采用伙伴系统,将可用的内存一分为二然后分别处理,如果分不开则按照大小分级,以达到最佳的内存使用效率。
系统将内存分为页,通过页分配器将物理内存映射到内核和进程中,以实现虚拟内存空间的管理。Linux内存分配机制具有高效、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在不同的系统架构、不同的硬件环境中高效地管理内存。
Linux内存分配机制是通过页面调度算法和伙伴算法来实现的。当用户需要申请内存时,系统根据内存块大小从伙伴系统中寻找最小匹配的内存块进行分配。
在释放内存时,系统会将该内存块与伙伴内存块进行合并,以便更好地利用物理内存。
同时,在内存资源不足时,页面调度算法可以将某些不常用的页面置换到磁盘上,以便为更重要的页面腾出内存空间。
Linux 内核的内存分配机制使用了一种基于伙伴(Buddy)的算法。它将可用内存按照二进制位数划分成不同的块,每个块都是一些 2N 页框的区段(N 是整数)。基本思路是将大小为 2N 的区段划分为左右两个 2N-1 大小的子区段,两段区段分别使用伙伴块来表示其闲置状态。
如果一个区段被分配出去,那么其伙伴一定是闲置的,这两个区段在逻辑上合并成为一个 2N 页框的区段。
Linux内存分配机制是基于伙伴系统的内存分配器。当内核需要分配物理内存时,它会将内存分成大小相等的块,在内存块的可用大小范围内寻找可以分配的块。如果找不到大小相等的块,则会划分更大的块,直到找到合适的块。
当内存不再使用时,它将被合并到更大的块中,以便将分配的内存返回给内存池。
此外,Linux内存分配机制还具有页面回收功能,可以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页,并将它们放回内存池中以供后续使用。
写出ubuntu linux系统中查看本机cpu和内存信息的命令和用法,以及如何解读这些命令?
查看CPU信息cat /proc/cpuinfo显示当前硬件信息sudo lshw获取CPU序列号或者主板序列号#CPU IDsudo dmidecode -t 4 | grep ID#Serial Numbersudo dmidecode | grep Serial#CPUsudo dmidecode -t 4#BIOSsudo dmidecode -t 0#主板:sudo dmidecode -t 2#OEM:sudo dmidecode -t 11显示当前内存大小free -m |grep "Mem" | awk '{print $2}'查看硬盘温度sudo apt-get install hddtempsudo hddtemp /dev/s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