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有隐私可言吗?
一说到隐私这个问题,确实让人很头疼,互联网给大家带来各种各样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新的烦恼,尤其是个人隐私问题。大数据的背后没有隐私几乎是当代人的共鸣。
一是隐私泄露的渠道防不胜防,一旦泄露几乎无法追回
打车软件可能会记录运动轨迹,搜索引擎可能记下你搜索的疾病关键词,社交媒体忠实记录你过往的欢笑和糗样。雇主、民营医院和保险公司都可能对这些信息很感兴趣。个人也很难想象数据在企业手里怎样使用,其中就包括企业究竟把信息卖给了谁。
这些信息在短时间里也许会几经易手多次,从引擎到广告投放平台,再到另一家广告投放平台再到厂商,最后再绕回来。仅仅是弄清楚这条产业链就要花很大力气,这个问题恐怕比在线维权还要困难很多,很可能连求偿对象都找不到。
二是如何保守个人隐私不受非法侵犯太难,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无意识的行为会被别人关注。互联网上,“安全”,“黑产”已经成为热词。如果很多手机可能会被远程遥控装上app,再删掉,算日活量,恐怕我们也很难指望上面的隐私得到合理保护。
一旦个人隐私被不法分子掌控,就会引发诸多问题,让人没有安全可言。之所有我们生活环境变成这样,是因为互联网在其发展的同时,没有一个基本的行为规范以及政府的强力管控等。就像我们公民要遵守法律一样,网络发展也应该制定出一套健全的行为规范。同时做好相应的监控,才不会让我们的生活信息一次又一次地曝之于众。另外强调,网络安全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维护,只有国民素质得到更高地提高,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
1,打造好个人品牌。长期看来,互联网时代隐私将会消失,一个靠谱的人终将得到更多的信任,也必然得到更多的财富。个人品牌破产,将会是一个难以负担的代价,生存也会很艰难。
2,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运营,跟你懂多少技术无关,而在于你的运营思路和你对运营节奏的把握。
3,人,活得真实自在是最好的,不必迎合谁,也不必瞧不起谁,不必高高在上,务必要接地气,活得自在,活得真实,才会获得更多人的尊重。
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量庞大,但是他们所需要建设的安全体系却完全没有跟上。微信等大型工具还算好一点,至少有所谓“隐私”的选项,能够为大家的隐私进行最简单的保护。但很多工具或者平台就没有他们那么细致了。因为他们要求使用者上传的电话、身份证等特定信息,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关乎自身的安全考虑,简单的说也就是“不让错误出现在自己身上”,因此对于上传过程等关乎使用者个人安全的方向却没有考虑。因此笔者提醒消费者,如果遇到关于个人信息的上传的硬件软件产品,大家一定要小心警惕,以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
互联网带来了变革,当然互联网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个人隐私如何保护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新问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我们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被采集、存储、分析、应用,个人隐私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也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前不久发生的facebook数据泄漏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facebook为此面临着重大的考验,扎克伯格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做出了郑重的承诺,可见隐私无小事。
多年前,当我通过谷歌地图与远在美国的妹妹进行互动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互联网科技带来的方便、愉快,后来当谷歌街景无意间暴露了一名妇女的隐私后,我突然意识到科技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互联网能让人愉快,同时也能让人气愤。
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我们沉浸在互联网带来的方便中,信息交换的便捷打破了人们对安全的防线。但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数据安全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大数据的应用让我们知道了数据的价值,而个人的隐私数据就像个人财产一样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
大数据是我的研究方向之一,今天的大数据已经把数据安全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科技公司的管理层面对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都非常关注。作为大数据从业者也都有一个共识:没有隐私保护的大数据是没有未来的。
互联网时代的隐私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作为大数据从业者要致力于从技术手段上解决不能侵犯隐私,法律工作者要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不敢侵犯隐私,让全社会建立起数据隐私保护的道德标准,让对个人隐私有企图的人不能、不敢、不会侵犯隐私数据。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据安全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的个人隐私也必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我的研究方向,对这些内容感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科普文章,相信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谢谢!
APP时代,如何保护隐私?
放心吧,你的隐私大部分都是有利于你的。 商家获得你的隐私,并不是要谋害你,而是为你提供服务。
真正的害怕隐私被泄露的人,实际上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那才叫真正的隐私。 自拍的那种图片?情人聊天信息?贪污记录?这才叫隐私。
至于商家收集的你的购物爱好,这种东西,不算真正的隐私。
不用怕,为人坦荡荡,怕什么隐私泄露。
现在的APP,个人隐私根本保护不了,除非你不使用APP或者与互联网绝缘。
各大APP你使用都要求通话、短信、存储、相机、位置等权限,不然用不了。像前段时间vivo_nex那部手机发布没几天就有用户发现手机自身打开相机,从那时开始我就相信在这个时代我们都在裸奔,没有任何隐私而言。
像一般的APP尽量不要给它太多权限,感觉没用处也可以直接卸载了,在必备APP前面隐私真的保护不了。如果有条件,有人可以直接监控到你的微信聊天内容,所以一般敏感话题都不要发为好。
普通人面对app泄露隐私这种情况,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因为一般你不把权限给它,它就不让你用。
这个是现在互联网行业的乱象。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要行业自律,混乱的生态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这就需要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们站出来,倡导一个有秩序的规则。
另一方面,就是有关政府部门加强监督,毕竟侵犯隐私权是一种违法行为。
APP时代也可以认为是网络时代,很快商用的5G普及后,APP(网络)时代的范畴会更宽泛。
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时代甚至是物联网的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的跟网络、跟APP应用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知不觉中个人信息早已在网络的海洋中飘荡不知多久。
对于隐私个人感觉可分为2种情况:
1、绝对隐私:比如某些生活照片、银行卡的账号密码等等属于绝对隐私,不过在一定程度上隐私也不是绝对的,比如A男“红颜知己”的存在,对A男的爱人就是绝对隐私;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段绝对隐私可能会随着发生变化。
2、一般隐私:比如个人的基本且唯一的信息,如姓名、电话、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这些虽然是隐私但是对于有心的人来说,获取这些信息也不会太困难;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必要但是不必太担心,假设个人姓名、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被人同时获取,这时银行卡依旧安全,除非违法份子有机会和胆量去营业厅克隆对应的手机号码,如果非法份子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国家和法律也会让其喝一壶了。
朋友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隐私,区分好哪些是自己绝对的隐私,把绝对隐私尽可能保护好就可以了,一般隐私有社会、国家和法律保护我们每一个人。退一步说现阶段也是拿隐私获取方便的时代,好多应用程序不给开放一定隐私权限智能手机估计也跟老年机差不多了,但并不需要为此忧心忡忡。
(个人想法不喜勿喷,欢迎交流讨论)
如何保护隐私,防止裸奔?
【有重大更新】
最近我们这边和Facebook那边都出现了数据泄露的问题,你能感受到那边事况正愈演愈烈,我们这里却跟微博热搜似的,分分钟被转移视线。这篇问答会提供一些我所知道的保护隐私的方法,并不高深,即使有上手麻烦的也提供使用教程。我们并不能阻止或是放弃AI所带来的巨大福利,但在享受服务和贡献隐私之间,在国际通用的数据隐私防护规范出台之前,你也许愿意花点时间预防你的数据被恶意利用。
Have i been pwned?
网站就是这么个名字,可以百度搜索直接进入。
你可以查看自己的邮箱地址、域名、密码是否已经泄露。网站收集了之前已经被泄漏各种数据,包括优酷、领英等200多个网站,数十亿的数据。Have i been pwned不能改变什么,它只是起到亡羊补牢和警示作用。
Telegram
Telegram(电报)是这几年备受好评的社交通信App,以纯净安全著称,我们之前介绍过。
很早之前Telegram作为一个社交App的体验就已经超越微信、QQ了。包括WP、Web、Linux在内的全平台覆盖。界面简洁活泼,功能全面人性化(比如阅后即焚,文件大小无限制等),终生免费无广告,也没有订阅服务这一说。Telegram开放了API和协议,提供端到端的文字和语音加密服务,因为服务器遍布全球所以也快速稳定。And,支持中文,中文用户挺多的。
大家对电报所描绘的安全也有质疑,对此电报官方是这么回答的:我们来自圣彼得堡,因为当地的IT规定,Telegram团队不得不离开俄罗斯,并尝试了许多地点作为其基地,包括柏林,伦敦和新加坡。我们目前对迪拜感到满意,但如果当地法规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再次搬迁。
我觉得最要紧的是保证相对安全,追求绝对安全没有可能,所以Telegram可以作为目前最好的备选项。
Tor和DuckDuck Go
Tor(The Onion Router)大家都知道了,洋葱路由。洋葱路由浏览器也是百度直搜下载,使用方法说起来太繁琐,大家参照这篇教程就行:。
Tor使用分布式匿名网络生成随机路径使数据到达指定地点,这样单个节点是无法知道数据的来去,以隐藏用户信息。不过这样的话,数据在出口节点上的就很容易被窥探,所以下载Tor浏览器的同时看看官网的使用建议……
不过Tor并不适用余日常频繁使用,因此回归实际的话,还是下面的方法比较方便:
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家都会推荐使用Chrome、Yandex、火狐浏览器(夜版),Chrome、Yandex都提供了比较基础的隐私防护选项,你可以在设置中选择开or关,火狐浏览器夜版则是提供一个实验功能:容器标签,它构建个人(蓝色)、工作(橙色)、银行(绿色)和购物(粉色),也就是说用户可以使用四个不同的 ID 登录同一个网站。用户可以将与工作相关的Cookie和缓存存储到浏览器的一个区域,而银行和购物相关的部分则存储在另外一个区域,将敏感信息分隔开,这样就能避免被来自其他站点的数据随意窃取重要信息。
DuckDuck Go是一个著名的互联网搜索引擎。
下载:
它可以阻止网站的隐私追踪器,对你访问的网站进行隐私评分,强制网站在可用的情况下使用加密连接,DuckDuck Go自己不会做隐私跟踪记录这种事。
DuckDuck Go提供浏览器插件,可以作为Google 搜索之外的备用引擎。
当你需要做一些私密的事情时,可以启用它,比如访问Tor站点。
新增一个站点:
,用于删除你国内外各种账户,标记难易度,并给出提示。公共记录查询仅适用于美国。隐私是我们每个人都注重的问题。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如可以网上购物,学习,足不出户点外卖等,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隐私受到巨大的侵犯,犹如在互联网上裸奔一般。
前面看到了两个新闻,一个讲的是Facebook信息泄漏问题,另一个是用户外卖信息被放在互联网上叫卖事件。这两个新闻都是与隐私相关。有关个人隐私在互联网上泄漏的新闻可谓是层次不穷,那么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呢。待我一一为大家分析讲解。
少下载不相关的手机软件
许多手机软件都会有各种权限,如读取手机通讯录等,能关闭的尽量关闭,如果不能关闭,则根据个人需求,来判断是否要下载这个软件。
不随意点击链接,不随意扫二维码
随意点击链接,扫二维码会使我们的手机在一定程度上隐私泄漏,甚至会使手机进行一些软件的捆绑,是我们的账户的钱被窃取。更重要的是,你的账户只有一块二毛五,这样会使更多的人知道你是一个穷鬼了,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所以请大家不要随意扫二维码,不要随意点击链接。
清理不必要好友,朋友圈发照片时记得打上马赛克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社交平台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添加了各种各样的好友。据说在某宝上可以买到他人朋友圈的内容,而售卖这些朋友圈内容的人就是你不认识的僵尸好友,你压根不知道他的存在,但他却获取了你的大量信息,泄漏私生活。我们可以朋友圈设置只能查看三天的权限,对一些好友进行屏蔽,对一些好友进行删除。发朋友圈时,对重要信息进行马赛克(虽然许多人讨厌马赛克,但不得不说这玩意还是有点作用的,顺便说一句,我不是许多人的这部分人 哈哈 )处理,如身份证号等。
还有许多保护隐私的方法,暂时没想到,也欢迎大家在下面进行讨论交流。使大家减少隐私的泄漏。
首先,不要贪图小便宜,比如在路旁只要留下姓名电话,就可以免费领礼品。
其次,在浏览网页或者新闻时,不要填写个人信息,不要用登入的账号浏览钓鱼网站。
最后,要加强防范意识,“防人之心不可无”。掌握网上安全知识,敢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利,捍卫自己的自己的隐私权。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别人说的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
在维护自己隐私权的同时,也要不要透露他人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