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玉米、大豆收购价是多少?后期价格走势又是怎样的?
2019玉米、大豆收购价是多少?后期价格走势又是怎样的?
目前,主产区2019年产秋粮已经上市有一段时间,价格表现上有强有弱,有涨有跌,从玉米、大豆这两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品种来看,从收获上市以来,虽然前一段有过短期的小幅反弹回升,但总体上随着上市量的增加,供应压力增大,价格持续稳中回落。
根据监测,目前内蒙古地区新玉米折合标准水分后市场主流收购价多在0.83-0.92元/斤,辽宁地区在0.9元/斤左右,吉林地区在0.84-0.88元/斤,黑龙江地区0.78-0.85元/斤,华北黄淮地区多在0.9-0.99元/斤。另外,东北地区新产大豆折标准后市场主流收购价多在1.66-1.78元/斤。
至于后期玉米、大豆的市场走势,在粮小咖个人看来,短期内随着东北地区秋粮上市量的增加,虽然有粮库轮换收购等支撑,但也只是延缓价格下跌的节奏,并不能改变大的走势。一方面,今年东北主产区新粮因为天气原因等,收获上市期延后,10月下旬以来,东北新粮上量开始增大,预计到11月中下旬将进入售粮高峰期。
另一方面,市场下游需求仍处于缓慢恢复期,在粮库轮换收购等多元化入市收购的情况下,市场价格还能稳定住,但一旦粮库轮换收购任务完成,单靠市场化收购,特别是加工企业的收购是很难撑得住粮价的。
综上所述,中长期的走势毕竟还远,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美国进口粮食、经济形势等还需要继续观察,但就短期玉米、大豆行情走势来看,预计将以稳中偏弱的走势为主。
2019玉米、大豆收购价是什么?后期价格走势又是怎样的?
10月份新玉米收购价约为0.97元/斤,新大豆的收购价约为1.75元/斤(折合3520元/吨)。无论是玉米的价格还是大豆的价位,在新大豆上市均有所回落。比如大豆在新豆上市时每斤能到1.8元以上,现如今下跌回落至1.71元;新玉米9月份上市时每斤在1.0元以上,现如今每斤普遍回落了5分钱,跌至0.975元左右。
对于时下市场中新大豆和新玉米的价格,价位也是不同的。同时,地区的不同性,价格也不一致!比如大豆的一主产地黑龙江绥化新大豆价位约1.8元/斤(毛豆价位约1.7元/斤),而山东、河南等地新豆普遍在2.0元/斤以上(安徽的新豆开秤价在2.3元/斤,河南局部地区的新豆开秤价2.15元/斤,)。可以看出东北作为大豆的一主产地,无论是玉米还是大豆价格均低于全国均价。同时,优质大豆的价位更高,这就是因质定价额的情况存在。
对于后期的大豆收购价,走势会如何变化呢?编者认为后期大豆的价格会逐步升高;后期玉米的价位也会陆续稳步上涨!
先看玉米。近期东北、华北的玉米已收获完毕,考虑市面的供应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玉米的供应充足,二是临储玉米拍卖前各玉米深加工需求企业仓储能力强。而实际的新玉米需求延续前期的状态,并未有新的消费力出现,所以近期玉米的价位波动不大。随着仓储的玉米北陆续消化,玉米将重新迎来涨势,也将开启了新的上浮通道!
再来看大豆。
可以说新豆的价位现如今明显低于之前的预期。国内的大豆产量才1500-1700斤,实际的我们大豆消费量超1亿吨,国外的大豆进口量在85%左右,可以说我们消费的大豆多来自于进口大豆。现如今为了提升国内大豆的消费比例,东北以及内蒙古还特意提高了大豆的轮种补贴,目的减少国外的大豆占有率,提高本地大豆的占有率,从这方面出发直接利好国产大豆,有利于刺激价位上调。
总体评价:十月一过后,玉米以及大豆的供应大幅度增加,这种供应端宽松的局面存在,价位自然会走低,随着后期市面上的农产品被消费,出售弱势,会重新迎来涨势。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我老家的玉米1.12元/斤,大豆1.65元/斤,涨价的可能性不大,涨个1毛2毛的也不算涨价,必竟打打下来的和屯起来含的水分不一样,看着涨了一点殊不知水分蒸发了,目前市场进口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今年冬天能冷到啥程度?
西湖结冰、广东下雪、青岛气温刷新60年来记录、北京迎1966年以来最冷早晨等等,这些可以证明今年冷的程度。
今年冬天到底有多冷?
北京最低气温-19.6℃
入冬以来,低温天气确实比较多。以北京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气温为-5.2℃,较常年同期气温(-3.2℃)偏低2.0℃。
今年更冷,多站最低气温跌破历史极值。北京市20个国家级气象站最低气温均在-18℃以下,有10个站最低气温跌破1月上旬历史同期极值,其中石景山、通州、顺义、昌平、霞云岭、上甸子共6个站跌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怀柔站追平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北京的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19.6℃,为1966年2月以后最低值(1966年2月22日最低气温-27.4℃)。
就全国而言,受强冷空气影响,2021年1月6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大风和强降温天气。
一波寒潮还将席卷全国。受寒潮影响,山东半岛及辽宁大连降小到中雪,局地大雪;四川盆地、贵州、湖南南部、江西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雪,四川宜宾、泸州等局地降雪8~17毫米;贵州中南部、湖南东南部、福建中部等地出现冻雨。
全国各地降温明显:陕西南部、湖北东部及江南中东部、华南中东部等地气温下降4~8℃,局地降温9~10℃;上海出现最低气温-7.1℃、南京-7.8℃、合肥-10.8℃、武汉-8.5℃、杭州-6.4℃。
北京今年寒冷
不仅是北京,全国都冷。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冬以来(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全国平均气温为-4.4℃,较常年同期气温(-3.8℃)偏低0.6℃,为2000年以来第六冷。
实际上,从统计数据来看,与历史同期相比,今冬以来冷空气活动的频次并不多。2020年12月,先后有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为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国型强冷空气)和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国型寒潮)。这两次都是全国型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大,冷空气强度也较强。
特别是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的全国寒潮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强度强、部分地区风寒效应明显,过程降温幅度超过8℃的面积有321万平方公里,降幅超过12℃的面积有122.7万平方公里,降幅超过14℃的面积有40.7万平方公里。综合考虑其强度和影响面积,为近10年来排名第六的寒潮天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