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写诗女娲娘娘生气为什么刘彦昌写诗三圣母怎么没罚他?
相传纣王到女娲娘娘庙里面看到女娲娘娘的金身之后,诗兴大发,写了一首七律。诗中文采飞扬,但却引得女娲娘娘大怒,派了九尾灵狐妲己化为人身,来勾引纣王,把好好的一个商朝,弄的国破家亡。
而另外一个书生,刘彦昌在圣母庙看到圣母娘娘,也做了一首七绝,表达自己对圣母娘娘的爱慕之情,最终引得圣母娘娘,凡心大动,二人仙凡结合成就一段佳话
同样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样是才华横溢的两位男子,对心仪的女性做出的诗歌撩动,为何一个慷慨悲歌一个皆大欢喜呢?
研究清楚了这个问题,对于当代男性追求女孩子也有的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七绝七律两种诗歌格式是在唐朝时期才兴盛发展的,而上述的两个神话故事都是在上古时期发生的,所以无论是纣王题诗还是刘彦昌题诗,都是民间演绎,我们不追求这些细节,只就事论事)
下面听本少校细细到来
1.男追女隔座山的借鉴意义。
都说爱情是平等的,但在追求的过程中,男人一定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因为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我们先看看纣王和刘彦昌写得诗的不同之处。
纣王的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 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 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 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 取回长乐侍君王。
刘彦昌的诗:
歧路莲灯倍可亲,蛾眉应为乱离颦。
莫愁玉女峰头冷,犹有天台采药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这两首诗的意境和用词可以看出两个男人心境的不一样。
你们先看纣王的七律:
这其中有两句引起了女娲娘娘的极大愤怒:尽是泥金巧样装。取回长乐侍君王。
这两句的意思就是打扮的再漂亮也是金玉其外,如果本人长得很漂亮,那我就把你娶回家来侍奉我。
我们在看刘彦昌的七绝:
莫愁玉女峰头冷,犹有天台采药人。这两句的意思就是说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儿,就算是神仙也会感到很冷清,请不要忘了还有我这样一个采药人在暗恋着你。
这么一对比,高下立判。一个专横霸道,见到美女便据为己有;一个放下身段,言辞之中尽显相思。如果你是女人,你会选哪一个男人?
2.再论好马在腿上,好汉在嘴上的重要性。
男人都是理性动物,女人都是感性动物。男人考虑问题一般会从现实意义和将来打算出发。女人考虑问题一般只从身心愉悦和两情相悦出发(这里特指的是爱情方面)
甜言蜜语对女性更有杀伤力。这个杀伤力甚至不低于物质基础。
那是不是说纣王就不会说甜言蜜语呢?从纣王写的诗里面可以看出,除了那两句引起女娲娘娘愤怒的诗之外,剩下的6句应该说他的赞美之意并不少,而且是真心实意的。我们在联想到纣王与妲己,两个人也是相亲相爱。最后为了妲己做了很多亡国的事情都在所不惜。可以判断出皱纹,其实也是一个专情的种。
但纣王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人皇,那是与天帝平级的存在,所以说纣王的心中是男权占主导地位。在他心中女娲娘娘就算是个神,也只是一个女子,没有仰视。
而刘彦昌的身份只是一个书生,一贫如洗和社会地位低下,见到一个神仙般的高高在上的女子产生仰慕之情。所以他所写的诗歌身段极低。
而正是这两种地位的悬殊以及心态的不同,导致的对女子态度的不同。每一个女子都希望自己被男人捧在手心,就算女子是神也不例外。
这也是纣王和刘彦昌二人将来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
找到了问题的结症,下面我们来说解决办法。
3.门当户对的重要性。
我们津津乐道的永远是穷书生爱上了富家女,官家女或者说女神仙,最终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及爱情是可以超越一切阶级种族甚至性别的。
但为什么如此相信祖宗的中国人,强调的永远是门当户对呢?
三圣母嫁给了刘彦昌,最终给压到了华山之下。
修炼千年的白娘子,最终被法海压到了雷峰塔之下。
嫁给董永的七仙女,最终夫离子散只能每年鹊桥相会。
而那些嫁入豪门的女子呢,得到快乐结局的又有几人?
4.作为有女儿的父亲,我相信所有的父亲心中态度永远只有一个,不求大富大贵,只求门当户对。
有学问的孩子远走高飞,不能常陪父母,无学问的孩子常在家中与父母相伴,怎么选择?
谢谢邀请,我想大多数父母还是希望孩子有学问,能远走高飞吧。现在没学问的孩子,也不能陪在父母身边,要去打工,挣钱养家,只是过年一般能回家陪父母亲。我是选择让孩子远走高飞。
我也是父母,我也有孩子,我的孩子从小我们都严格的要求他们。他们牵着牛放牛时都手拿一本书读,总希望他们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自己也非常努力,终于从小山村走出去了,而且走出了国门,一个回国工作了,还有正在欧州上学,虽然相隔很远,但内心还是很欣慰,他们能远走高飞,也得益于国家,老师和自己的努力,现在通讯好,随时可开视频,开语音,天涯如比邻。
我们周围还有其他的孩子,学习不怎么好,大多数在打工,现在打工经济收入也不错的,逢年过节,回家陪陪父母孩子,生活也很温欣的。
不论有学问的孩子还是没学问的孩子,只要孩子们都平安健康,能自食其力,作父母的都高兴。
现在的现实情况是,不管你是不是有学问的孩子,只要不是太傻的,都得去外面工作或为人打工。能够留在家里的,要么是年纪大了、有病了;或者是傻子、残疾人、吃低保的、五保戸;或者还有一技之长,在家里可以经营一些田土、小商店和其他服务性项目的。
这个问题就看你是怎么认为了,有学问的孩子远走高飞的机率大一些,没学问的孩子远走高飞的机率相对较小,但是有学问的孩子不一定就远走高飞,没学问的孩子不一定就不远走高飞。世间万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着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就有弊的在运作着的。
有学问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是,有学问的儿女很有可能就会远走高飞。远走高飞又是与父母生儿养女的初衷和理念相违背的。是与“父母在,子不远游”的古训相抵触的。就像放风筝一样,都希望自已风筝能够放的高高的,可是高处的风云变幻你又无法掌控。脱手的风筝还是你的风筝吗?
实际儿女有能耐,有学问,对父母并不是啥好现象,但是走到那一步,父母也左右不了。只能听之任之。也有人说了孝顺的孩子也会把父母接过去住,这现实吗?父母老了也会更恋家,去不去先别说,就是去了住个1o天半月还可以,时间长了就会有问题出现的,再着说也不是长久之计。
没学问的孩子会守在父母左右,赔伴终生,虽说生活苦点,(实话说现在也没多受罪的人了)。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没战争的情况下,这才是正常的家庭。
上苍对事物的处理是公平的,千万别小看或不重视家中没学问,没本事的孩子,也许这样的孩子才是你上一辈子的恩人转世,是来报答你的,他会在你身边赔你度过人生,直到终老。
别管有学问,没学问,能够在你身边,将是你的福分。再大的本事,再大的学问不在父母身边也是枉然。有些事情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上天的安排,当儿女学问大,志向远时,他也就已经插上了跨山跃海的翅膀,离你而去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你高兴的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啥名校毕业有本事有能耐时。你也正在踏上一条悲戚而孤独的人生之路。